南湖先生的话(64)撸起袖子干中药
撸起袖子干中药【一个散户——南湖先生的话(64)】
原创 虚名 虚名的四维空间
2023年03月17日 13:41 浙江
首先申明,文章不涉及中西医谁优谁劣这样的尽友话题。
其次声明,我们先聊些别的,结论放最后一行,看客如果嫌烦,可以直接把跳过去看结论。
记得在《40》里南湖说过,“你可以不信中医,但不妨碍你买中药概念股”。之所以又拎出这个老话题,是因为看到一则消息,国家中医药局官网刊发了《关于印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乡镇卫生院中医馆服务能力提升建设标准(试行)和社区卫生服务站 村卫生室中医阁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这个文件没什么稀奇的,坐办公室的不搞文件吃啥饭呢?所以我理解。但细细往里面看,就看到了G点:
有人专门把这个事情拿出来做了标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标准明确:使用面积不低于三百平》,且要“独立设置,位置醒目,布局合理”、“主执业机构在本机构的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不少于5名”
看到这个,我脑子第一反应是:谁的脑子被驴踢了。
首先,谁给你地,谁给你钱盖房子、买设备,招兵买马相关部门同意吗?它是营利机构还是福利机构还是事业单位?
其次,搞这个“中医阁”合算不?
我以低觉悟的老百姓的角度直观地用学过的小学算术算了下,按我们浙江省最落后的地区标准,300平方房子+装潢+设备,总共花费应该不下于1300万元,如果按GDP5%的水平计算资金成本,1000万一年就是50万,300万低值易耗品按10年分摊,一年是30万。这样算下来,一年是80万元。我们忽略医生+领导+其他运营费的花费,单这80万元,按照浙江全国最高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2万元,可以对付67个人。如果拿去扶贫,每户1000元,可以写进年终总结的人数是800人。
不过,你可能说你解决了6个上就业问题。那我告诉你,我们现在的私人诊所密集度已经很高,你这么高大上的医院搞起来,是官方的,起点高,你的就业换来的就是私人诊所的失业或者最起码收入急剧降低。
第三,我有理由担心质量问题。中医(确切地说是传统医学,这里借用百姓口语)根植于几千年中华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高深莫测令一般人难以近身。更加上它是经验医学,如果一定说有理论,有“不知易不与言太医”之说也行,但这东西不能量化、五脏六腑七经六脉在哪、怎么走全靠传承、意会。所以,非具备天赋与毕生之功力之佼佼者难以驾驭,其难,可想而知。那么问题来了,你到处建这个医馆,好的中医哪里来,如果没好的中医,那不是谋财害命吗?
第四,真的需要那么多中医馆吗。记得,20多年前,我们城区只有一家中医院,位于市区最繁花地段,都说那里有个省级名老医生(家传)专治小孩咳嗽,我带孩子去看过;我自己肺炎康复期也去看过另外一个全国名中医(科班出身);我不评价医疗效果。我只注意到,那时这个一百多万人口的城市,省级名医一天的号大概40几个、可谓车水马龙;而另外一位可能因为年纪轻得多一天只能挂出20多个号,医院其他中医师的患者都寥寥无几。
好了,那是20多年前的事了。
前些时日我得了个代谢障碍方面的病。那天我去四省边际中心医院续药,手机上查了,有关科室都忙。然而我灵机一动,不妨试试中医科?还真巧,中医科刚好有一位医生,是中医大学研究生毕业,凑巧是代谢专科的,我挂了她的号。到了楼上,果然空,没人排队。进了诊室,我明显感觉到女医生那种渴望用自己学得的知识为病人治病扶伤的热情,一时胆战心惊,就怕她非得给我开中药不可,然而,却意外地没有。她给我开完我要的药后,详细问我的病情,主动免费教我一套理疗方法……与一般俗西医的傲慢、冷漠、自负形成鲜明的对照。事后我出来,注意看了下其他医生的病患号,门可罗雀。
说到这,我想我们应该能够直观地推断,中医并没有那么大需求。
第五,我再简单说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还是那个代谢问题,我第一次找了脑心血管科的医生,他说,你这病不是我这里治的,应该去神经内科,但是,我给你推荐一款药:六味地黄丸(其实大凡知道我耳鸣的熟人并不用问我病因,都给我推荐过),他说,“我一个朋友告诉我,真的有用,你不妨试试,反正试试又没什么害处。”我后来眼睛干涩去了眼科,顺便和医生聊起脑鸣的事,她说,我给你推荐一款药“脑心通”,我自己用过,真的有用;看完病后我看她给我开的药有一款是中成药,而且要自费,我问,这有用吗?她说,反正调理调理总有好处吧。又一次我去耳鼻喉科,医生除了给我开西药消炎药以外又加了鱼腥草中成药。有次去皮肤科,医生竟然给我开了冬虫夏草,说是提高免疫力……
我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上面很重视中医药这个事情,把它提高到了弘扬中华文化的高度。结果是什么呢?砸钱,拼命地无脑地往里面砸钱。然后,谁会最受益呢?不是市民、也不是医院和医生,而是中药制药厂,特别是中成药的知名品牌。结论就是:
撸起袖子干中药!
阅读 82
发消息
发消息